第B090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2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600227 证券简称:赤 天 化 公告编号:2025-047
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渔阳贸易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批复》(证监许可[2016]2005号)核准,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27,787,021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969,999,996.21元,扣除发行费等相关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943,799,996.25元。上述资金于2016年10月14日到账,经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予以验证,并出具亚会A验字(2016)0212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制度。
  二、募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保护投资者权益,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一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一一规范运作》、《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公司募集资金的存储、使用、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募集资金到账后,公司已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公司于2016年11月11日,公司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2016年11月11日,公司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2016年11月11日,公司与贵州观山湖大秦大健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更名为贵州大秦肿瘤医院有限公司)、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瑞金支行、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2020年12月23日,公司与贵州观山湖大秦大健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更名为贵州大秦肿瘤医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清镇市支行、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公司签订的《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及《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内容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制订的《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
  ■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情况如下:
  注:因公司于2023年通过资产置换交易方式置出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根据置换资产交割进展,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4年3月7日,公司在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观山湖支行开立的户名为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的银行账号为8113201012700035519的募集资金专户已注销(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 0),公司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申万宏源承销保荐签订的《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随之终止。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http://www.sse.com.cn)上披露的《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0)。
  三、本次募集资金专户注销情况
  公司于2025年6月9日召开了第九届十六次董事会会议、第九届十四次监事会会议,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了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募投项目调整投资规模、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将募投项目中的“贵阳观山湖肿瘤医院及贵阳圣济堂糖尿病医院建设项目”调整投资规模、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及业务发展。
  截止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将募集资金专户余额35,691.71万元(含募集资金专户累计利息收入)全部转入公司基本账户,并办理完毕上述募集资金专户的注销手续,公司及子公司与开户银行、保荐机构签署的募集资金专户存储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特此公告
  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